第761章来自楚国的反击_从长平之战开始
笔趣阁 > 从长平之战开始 > 第761章来自楚国的反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761章来自楚国的反击

  不用说,赵括下令大军回返展开春耕大业是顶住了很大的压力的。

  在轻松拿下了蜀地之后,赵国朝堂上下,几乎全都主张趁势北上,直接挥师关中,解决掉秦国这个心腹之患。

  这看起来是赵国朝堂上下被突如其来的胜利给冲昏了头脑,但实际上,赵括知道,这是长期遭到秦国压制之后,恐秦的后遗症。

  简单来说,就是翻身之后的赵国上下,迫切地希望彻底解决秦国,以防秦国死灰复燃。

  这当然也没有错,但总归是有些那么点不自信了。

  当然,面对群情汹汹的「放虎归山,后患无穷」的言论,赵括也是给出了明确的回复:所谓放虎归山,重点不在放虎,而在归山。

  只有茂密而广大的山林才能容纳猛虎的归养,才能形成后患。

  而如今的秦国,从南至北、从东到西已经彻底地被赵国给限制住了,再无从吸取力量。因此也不存在「归山」之言。

  如今的情况下,赵军继续发起进攻,只会让秦人更加团结在一起,从而形成困兽犹斗的局面。

  不如继续围而困之,秦军为了保持足够的军力抵抗赵军,穷兵黩武几乎是必然的。

  短时间内,为了应对亡国之危,秦人或许能够理解和坚持,可若是时间一长,即便再理解,也难免心生怨怼。

  一旦心生怨怼,矛盾也就会逐渐暴露。

  而随着秦国内部的矛盾逐渐变得尖锐而暴露,那时出手,才能事半功倍。

  很显然,赵括的说辞算是说服了赵国的一众高层。不仅如此,根据这一理论,赵国也是制定了对秦的进军策略:战兵轮换,等待时机。

  等待时机,自不必多言。

  战兵轮换则是要定期对围困秦军的部队进行轮换。目的不言而喻,就是要充分地利用秦军这块磨刀石,给赵国打造更多的精锐部队。

  要这么多的精锐部队做什么?

  要知道,楚国可还有着广袤的土地呢!

  历史上,秦军攻灭楚国用了整整六十万大军,如今整个赵国上上下下加起来也没有六十万大军。

  虽然兵力上不足,但战术上,赵括却是能想办法——步步蚕食。

  是的,针对楚国广袤的土地,赵国的办法就是步步蚕食。从秦赵前线撤下的精锐部队,会在修整之后部署在赵楚的边境。然后,通过今天一个小城,明天一个小镇的蚕食,不断地吞噬掉楚国的疆土。

  至于齐国,如果他们足够老实的话,赵括并不介意继续把他们放在最后一个位置。

  就这样,随着赵括的王令下达,数十万大军归于田园,轰轰烈烈的春耕随即在赵国的土地上兴起着。

  与热闹的赵国相比,此时的秦国却是有些愁云惨雾了。

  正如赵括所预料的那般,为了防止被赵军突破,保持足够的兵力对赵军对峙,成了秦国的重中之重。

  只是,以一州之力而抵一国之力,谈何容易。

  赵国这边几乎毫不费力地一堵,那边秦国便已经要使出浑身的解数了。

  三十万大军,几乎抽干了整个关中的骨血,饶是关中有着千里沃土,耕种着的却只剩下了妇孺,更不见青壮的身影。

  减产几乎是必然的。

  而这东拼西凑来的三十万大军,更是秦国丢之不去的沉重负担。每日的人吃马嚼,便足以令秦国的国库不堪重负。

  可在赵军压境的情况下,谁又敢缩减兵力呢!

  越是不敢缩减兵力,越是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,越是缺少人力物力,耕种的效果就越差,越差的耕种又会导致粮食的歉收,而歉收的粮食将进一步加剧缩减兵力

  的迫切。

  显然,秦国已经陷入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恶性循环之中,而随着循环的不断深入,秦国的崩盘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了。

  这当然是赵括和一众的赵国朝臣们所愿意看到的。

  于是,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,整个华夏陷入了难得的平静之中——没有血腥的缠斗,也没有大军的调拨,有的只是平静之下的暗流涌动。

  秦赵两国数十万大军还在函谷关和大散关对峙着;

  而赵国的部分军力,已经转移到了淮泗郡,蜀中的赵军也分出了部分部队开入了陈郡,随时准备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楚军的地盘。

  夏日终于褪去,赵国再度迎来了一场盛大的丰收。

  兵精粮足之下,赵军随即便开始了对楚国的肢解。

  一时间,各地的急报与求援信如同雪片般地飞入了寿春的王宫之中。只是,还没有从去岁的大败中缓过气来的楚军,根本不敢离开寿春。

  眼见着赵军从各个方向以各种姿态侵入着自己的国土,楚王却是根本毫无办法。

  去岁的「朝贡」在此时看起来是那么的可笑,十万石的粮食,甚至只换来了半年的安寝。就这还只是因为赵军忙着耕种的缘故。

  当然了,面对赵军的入侵,楚国底下的贵族们也是表现出了极其英勇的一面。

  毕竟,若是被赵国占据了土地,那他们这些贵族,就真的什么都不是了。

  只可惜,没有楚王的串联,一个个贵族的力量终究有限,在面对强悍的赵军,即便楚国的贵族竭尽了全力,依旧没能挡住赵军前进的步伐。

  楚王当然也不是傻子,事实上并不是他不愿将楚国的力量集合起来对抗赵军,更不是他对赵国的侵略已经熟视无睹。

  事实上,楚王也在忍耐中等待。

  等待什么?

  等待着赵军的推进,将楚国的大大小小的贵族逼上绝路,楚王必须让他们看到,赵人的残酷,也必须让所有人都意识到:只有团结一心,将赵人赶出去,他们才有好日子过。

  只有将楚国上上下下的贵族拧成一条心,楚国才有可能跟如今如日中天一般的赵国过过招、掰掰手腕。

  与此同时,楚王还不忘征兵练兵,甚至是联络秦、齐两国,试图做最后的一搏。

  只可惜,楚王的一系列动作通通都没有逃过羽林卫的眼睛。

  确切地说,也不需要羽林卫更多的查探,楚国朝内早有人迫不及待地将楚王的动向汇报给了赵国。

  毕竟,楚人之中还是有聪明人已经看清楚了如今的形势——就算秦、楚、齐再怎么蹦跶,也根本不会是赵国的对手。

  最后的机会,已经在去岁彻底地丢失。

  现在,即便是赵括突然暴毙,也依旧阻挡不了赵国一统天下的脚步了。

  有人看清了未来,自然也就有人不安于这样的未来。

  不用说,刚刚成为真正的秦王还不到一年的子楚,就是其中的一员。

  面对楚国的邀请,子楚几乎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。

  是的,秦国又要主动出击了,联合去岁的盟友——楚国。

  好在,在王龁苦口婆心的劝告下,最后的理智还是让秦王子楚没有进行全面的进攻。

  「北守南攻」,这是子楚最后下达的命令,而夺回大散关、阳平关,将赵军赶出汉中,则是子楚交给王龁的最终任务。

  想也知道,这个任务有多离谱。

  单说这大散关,赵军的兵力就足足有着近十万人,仅仅凭着王龁手底下这十一二万东拼西凑的部队,根本不是对手。

  可王令既下,王龁也只能硬着头皮带

  着队伍对大散关发起了进攻。

  不是王龁不想拒绝,只是秦军之中,随着蒙骜的战死,已经没有将领还能独当一面。防守战或许还好,进攻战那就更没人可以胜任。

  尤其,这还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斗。

  简单点来说,他来,即便不胜,也不至于败得太惨,换了旁人,这好不容易凑出来的十二万大军恐怕要不了多久就得损失殆尽。

  秦王这边已经头脑发热了,倒是那边的齐王却是异常的冷静,根本不想再跟楚王有任何的瓜葛。

  要不是要保持大国的风范,齐王恨不能将那来使直接丢出王宫。

  辛辛苦苦几十年,好不容易攒下的十四万的家底,去岁一战便丢了个精光,这还让人继续跟赵军打?

  是你疯了还是我疯了!

  很干脆的,楚王便拒绝了楚王使者的邀请。当然,这跟楚王手底下已经几乎没有了一兵一卒也不无关系。

  但不管怎样,秦楚这对老冤家算是又一次地勾搭到了一起。

  只是,大势已去,以秦楚如今寥寥无几的兵力和战力,根本不会是赵国大军的对手。

  面对秦楚的联盟,赵括甚至连调集兵力进行扑火的想法都没有。看書菈

  无他,各地现有的兵力便已经足够处置了。

  大散关前,秦军林立的云梯显得是那么的渺小而笨拙,一颗颗石弹,精准地砸落在层层的云梯之中,狭长的通道瞬间成了秦军云梯的坟墓。

  破碎的云梯轰然倒塌之间,无数的碎片瞬间将秦军队列砸得七荤八素。

  如此密集的石弹,别说攻城了,就连靠近关前都显得是那么的困难。

  更别说即便是突入到了关隘之前,还有密集的箭雨等待着秦军。而没有了箭塔的扈从,一队队的秦军瞬间又成了赵军箭矢的活靶子。

  面对着这样的一座雄关,从来只能用生命去填。

  只是,很可惜,如今关下的秦军数量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消耗。

  但即便如此,站在中军之中的王龁却丝毫没有鸣金收兵的意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91bqg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91bq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