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1章_如果这是宋史
笔趣阁 > 如果这是宋史 > 第501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01章

  郭京很认真地问,朝廷让你来的?

  ……不是。

  不去。

  这一天,就像有默契一样,官方没去找郭京,郭京也很平静,金军最终也没能翻越城墙。开封城逃过了一劫。

  二十四日,金军继续强攻,何栗、孙傅坐不住了,他们命令郭京上城。郭京很听政府的,事实上每个在人间得到神仙名声的,都听政府的话,他起身就走。于是一个神仙、7777个神兵走上了开封城头。这些人在一片枪林弹雨火光大雪之中走过,转了一圈,又下去了。

  临走前,郭京留下了一大旗,说把它挂在城头,城下的敌军会集体发抖,吓得半死。望着神仙们的背影,士兵们把这面旗挂了上去。

  旗帜飘扬在孤岛一样的开封城头,上面画的是一位天王。

  也许真的是天王有灵,这一天开封的外城墙还是宋朝的。第三天,公元1126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的早晨,大雪纷飞,朔风凛冽,金军乘寒急攻。

  生长在苦寒北方的女真人非常喜欢这样的天气,寒冷是他们的朋友,从古至今,寒带游牧民族的每一场重要战争,几乎都在冬天发起。

  与之相反,城头上的宋军筋疲力尽,到了崩溃的边缘。缺吃少穿还要坚持做战,快一个月了,是个人就没法挺住。尤其在根本上,他们是农牧民族,每年到了冬天,习惯是什么事都不做,每天两顿饭,少吃、早睡,等待第二年的春天。

  这一点,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蔬菜大棚技术出现以前都没有改变。

  最后的时刻到了,连远在深宫里的赵桓都感觉到了危险,他命令全军上城,集结所有力量防守。对此首相、枢密都不认同,这是乱搞嘛,神已经出现,他会解决一切安抚一切完美一切,要军队做什么,多此一举。

  神兵出战。

  郭京带着神兵走上了空旷无人的城头……你没有看错,这种时刻的开封外城城头上没有职业军人,除了孙傅、张叔夜等少数几个人之外,所有士兵都被赶下了城头。理由是一会儿神兵们就会进行隐形,人多了会有影响。

  施法完毕,大开宣化门,神兵们主动出击,向金军挑战。

  这一幕是多么的英勇,多么的壮怀激烈!在城头上的主神、枢密使、将军的注视下,他们冲向了滚滚而来的金军铁骑。他们行动迅速,越过了护城河,与敌军相遇,又退向护城河……全体淹死。城头上郭京大怒,说必须由我亲自施法。

  郭京下城出战,他行动更加迅速,在金军没有逼近前就跑向了南方,在金军的追击下消失不见。

  上面这一幕好笑吗,不好笑;上面这一幕罕见吗,不罕见。从宋朝开始,直到700多年后晚清民国之间,这种大无畏精神一直在中华大地上流传,它已经是一种传统了。比如说义和拳、太平天国的高人们喝下神符神水,以血肉之躯冲向入侵者的洋枪,哪怕中弹倒地临死之前仍然念念有辞:“……刀枪不入!”

  金军涌向了大开着的开封城门。

  金军的步兵迅速登城,占据制高点。城外铁鹞子重甲骑兵向城门靠拢,内外接应。同时分人放火烧毁就近的城门,这些年女真人破门而入的活儿做得很多了,这一整套的操作流程非常熟练。

  好一阵忙乱,终于尘埃落定,他们觉得外城墙绝对到手了,这才腾出空儿来向城里望了一眼。之后他们惊呆了。

  不是没见过大城,前几年夺辽国5京时,纯粹看面积,并不比开封城小多少。也不是没见过富裕的,燕云十六州比宋朝差点也有限。让他们愣住的是眼前发生的事,看看身边,俺们金军还没下城呢,为什么下边火光冲天喊杀成片,死了一地的人呢?

  我们还等着宋军反击,夺回城墙呢!人哪,都跑哪儿去了?!

  宋军在下面杀人放火,就在这一会儿的功夫里,他们杀得非常有成绩。一般的百姓、小官忽略不计,被杀的知名人士有:统制官姚平仲、何庆言、陈克礼、中书舍人高振、宦官黄经国。这几位连同他们的家人全部遇难。

  着重提一下姚平仲,这位将军是守城的最大功臣,开封外城能坚持23天之久,他功不可没。以上是死难在外城、内城之间的。

  还有死在城门之外的,这是一位名声显赫的猛人。此人曾经率领数十万军队征战燕云,曾经手握民族命运,前进则民族兴旺,建不世奇功;稳定则坐享胜利,眼看着敌人奄奄一息。可是他偏偏逃跑了,烧光国家最大一笔粮草辎重,也没逃出辽军的追击。

  刘延庆。

  时任四壁守御使的刘延庆夺门出逃,被金军追上杀死。与之相对照的是一位统领,叫秦元。他带着一些保甲,也就是连民兵都不算的治安队员往外冲,迎头遭遇城外金军的铁鹞子重甲骑兵部队。看着对比悬殊死定了,可他奋勇力战,居然斩关逃出。

  这说明了一个真理,不会逃的永远逃不掉,废物永远是废物,刘延庆以丑陋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丑陋的一生。当然,他不会遗憾的,有人会继承他的丑陋,在以后十几年的时光里发扬光大。

  能保持作战,并且生存着的,只有张叔夜父子。他们在“神迹”破灭后和金军作战,边战边退,继而与宋军作战,边战边退。一直退守至内城城边,成为军方的唯一希望。

  开封三重城,外城80里,内城20里,生存空间骤然被压迫缩小了4倍,近百万的市民拥挤踩踏着,茫茫然随着人流奔蹿,不知道何去何从。

  城破了,170余年来未经战火的旷世名城,突然间坠入地狱,更让他们恐慌的,是军队突然间失控。

  生在和平年代的人,不会知道军队是什么样的怪物。它可以是神圣的,是守护家园同宗同族的血脉子弟,什么时候都值得信赖,这是人们的共识,是军队的天职。不幸的是,它还有另一面。它会在某些时刻变成魔鬼,去毁灭一切凌虐一切,不分敌我。

  比如说哗变。

  我宁愿定义这时的宋军是哗变,而不是叛变,或者着魔了。他们也是人,在长达近一个月的饥寒交迫生死拼杀之后,突然遭遇这样的荒诞,再加上以往皇家的吝啬,等等等等,换了谁,都会气得要死。

  ……要死了吗,那就全都死吧!

  他们冲向达官显贵的家,冲向富商公卿的家,他们烧杀抢掠,或许熊熊燃烧起来的大火,能让他们冻僵的身体温暖一些。

  当然,这里也包括一大批趁火打劫的市井无赖们。这些渣滓们唯利是图,混水摸鱼,是这个历史时段里最可耻的小人,不久之后,他们会做出更无耻的事。

  回到赵桓身边。

  宋钦宗进入魔幻时刻,外城失陷的消息传进皇城里,他追悔他检讨他思辨,以往种种他似乎都看清了,还即兴发挥为种师道正名。这之后,他冷静了些,开始为自己的安全想办法。

  没办法,除了国库、封桩库还在手里,他什么都没了。还能做什么?关键时刻,他想起了人民。第二天,闰十一月二十六日的清晨,他传旨令百姓赴宣德门救驾,看看几十万人能给他想出什么办法。

  那一天有30多万人拥到了宣德门前,让赵桓看到了人民的力量。先是一个消息,金军在昨天晚上曾经派过来4个议和的使者,刚进内城,就被市民们杀了。这时市民们来见皇帝,救驾什么的是次要的,他们要武器,金军是敌人,守军不可靠,他们要自己保护自己。

  在艰险之中,商代的末代帝王纣能释放囚徒,发给武器,去前线抵抗,现在赵桓有30万百姓申请武器,是多么难得的民心士气啊。

  如果利用好了,谁说会没有转机呢?至少可以多抵抗几天,等待李纲、宗泽等人一定会到的勤王部队。

  可是情况变得很诡异,是赵桓下令召集百姓来想办法的,他本人却迟迟不到。百姓们等得烦了,在不安中,有些人再次失控。

  数万百姓用斧头劈砍左掖门,要皇帝出来。皇帝终于出来了,可味道也变了,本是皇帝与民同忧,一起渡难关,现在搞得像兵变升级杀到了宫门前,皇帝出来和人民谈判。

  那一天,赵桓站在城楼上露腕凭栏大呼,说“事已至此,军民打算如何,有谋即献,朕当听从。”之后百姓们回答了。

  30万人一起回答,让人怎么听呢。这边答,赵桓去这边谈;那边答,赵桓再跑去那边。纷乱中,赵桓神色慌张,他的帽子都掉了。

  如此这般,直到散会。百姓们灰心丧气地离开,赵桓浑浑噩噩地回宫。什么都没能得到,这次集会的唯一结果就是见证了赵宋子孙的狼狈,高高在上的帝王,居然有这样一天。

  这个样子把侍卫气坏了,平心而论,宋朝的皇帝,哪怕是徽宗赵佶都对身边人很好,仁德、宽厚、容忍,这些美德是任何朝代都没有的。

  自汉唐以降,汉朝十常侍做了什么地球人都知道,唐朝的宫廷里血肉横飞,太监侍卫是皇帝的干爹,元朝从来没有融入中原世界,明朝酷厉,宫廷内部什么部门都有,什么样的事都发生,清朝……他们自己定的称号说明了一切,除了一个主子之外,全是奴才。

  全然看不到半点的人性。

  万事都有报应,这时宋朝皇帝的窘迫让侍卫们愤怒。当时赵桓的身边跟着3个人,分别是孙傅、梅执礼、吕好问,一群侍卫突然间冲了过来,领头的是都虞候蒋宣,他大声指责,国家到这种地步,全是宰执信任奸邪,不用好人搞的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91bqg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91bq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